發布時間:2021-07-29
瀏覽次數:53
目前,我國農產品通過冷鏈流通的比例偏低。歐美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經達到100%,蔬果冷鏈流通率也在95%以上,而我國大部分生鮮農產品仍在常溫**通,冷鏈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,冷藏保溫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極低,且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滯后。
生鮮需要嚴格的全程冷鏈控制,即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、運輸、銷售過程的各個環節中始終需要處于低溫環境。而生鮮行業電子商務**的障礙正在于配送,因為食品的新鮮程度直接取決于配送的時間,如果配送不及時就會導致食品失去新鮮度,然而冷鏈物流比普通物流的成本要高出數倍,這是生鮮品類對各大電商提出的**門檻,也是生鮮電商贏得市場份額、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關鍵因素。然而,冷鏈物流與常溫物流完全是不同的流程和體系,投入成本非常高。
從長遠來看,一旦有了規模,搭“順風車”也不是長遠之計,對電商而言,從農產品采購到配送,鏈條已經足夠長,其他市場化第三方冷鏈公司如果能提供相對專業供貨、倉儲和物流操作,它們前期操作困難就會小很多,成為一個純粹電商平臺, 目前市場上能提供合適服務第三方冷鏈物流公司并不多,而服務價格、配送范圍、冷鏈操作能夠符合要求可選擇的范圍更是狹窄。
目前已有的**冷鏈物流網絡多為產、供、銷一體化模式,或是在特定區域內自給自足,而全國性的冷鏈物流體系尚未成型,比如易果網就曾經多次尋找第三方配送商而未果,要么就是價格太高,要么就是傳統的冷鏈,需要跟他們進行大量磨合,還要花成本對他們進行改造,需要時間。
冷鏈物流體系完善、專業第三方倉儲物流冷鏈配送建立是真正推進這個市場發展關鍵,第三方冷鏈倉儲物流公司之所以在國內經營發展不善,其生存壓力也不容小視,一直堅持做冷鏈宅配的雅瑪多進入中國后,一直處于虧損狀態,因為宅配背后真正推手是電商,但電商對價格非常敏感,留給第三方的盈利空間很少。
冷鏈宅配市場具有很大潛力,然而誰為高成本冷鏈宅配買單、如何找到更好的模式來保證生鮮“**一公里”,都是亟待解決問題,生鮮蔬菜和肉類流通過程普遍需要經歷48小時以上,才能到達市場或商超貨架上,而大于48小時則讓我們與新鮮失之交臂,隨著人們對生活水平和質量要求提高,建立一套完整宅配體系,使流通時間**縮短生鮮宅配服務將是大勢所趨。